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

蚕病的综合防治

     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儿的体质、病原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。它们之间互相联系、互相影响、互相制约、缺一不可。蚕病的发生必须要有病原存在,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蚕体。病原进入蚕体后能否使蚕发病、病的程度如何,又与蚕体本身的生理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。所以,在生产中想以单一的防病措施来达到防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。实践证明,要想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就应根据各类蚕病发生规律,各地具体情况、不同季节,针对发病的关键,认真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蚕病防治方针,把各项防病方法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,采取综合防治措施,才能收到好的效果。


一、严格消毒,杀灭病原
养蚕生产中危害最重的是传染性蚕病,而它的发生又是由病原微生物而起。危害蚕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,在自然界分布广,如病蚕尸体、吐液、排的粪便中有大量病原,而且自然生存力也较强。它们借助自然力(风、雨、空气),人、畜移动等立体扩散,污染蚕室、蚕具和环境。为了养蚕安全,就必须进行彻底消毒、杀灭病原。
1、蚕前彻底消毒 养蚕前对蚕室、蚕具进行全面打扫、洗刷,使附着的病原数量减少,并使之暴露出来。然后根据不同情况(病原、蚕室条件、消毒范围等),用不同药物对蚕室、蚕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。化学药物消毒要求配制浓度准、数量足,保证药物所要求的条件,才能达到好的消毒效果。
2、蚕期中坚持消毒 蚕前消毒不是一劳永逸,随蚕期延长病原不断增加,蚕期应坚持继续消毒。
(1)消除蚕座内感染 蚕儿是群体,传染性蚕病的座内感染很严重,所以蚕期中应经常拈除病弱蚕,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,并用防僵粉每天进行蚕体、蚕座消毒。
(2)坚持防病卫生制度 蚕期应坚持踏灰入室、洗手给桑,蚕室地面经常消毒,蚕箔,蚕网常洗晒,养蚕用具专用等。
(3)合理处理蚕沙 蚕沙中含有大量病原,除沙时不能倒在室内地面或乱摊晒,应运到一定地方腐熟后再用,以免病原扩散。
(4)杀灭桑园害虫,防病原交叉感染。

3、 养蚕后应立即消毒 从养蚕前后病原增长情况看,采茧后病原最多,既新鲜又集中,是杀灭的好机会。蚕室、蚕具清扫后就用含有效氯1%的漂白粉液消毒,然后再清洗、晒干再消一次,草笼用后烧掉。


二、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蚕儿体质
蚕儿生理状态与蚕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。蚕体抗力一方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,另一方面又受饲育条件影响。在农村大面积生产中,除蚕品种外,改善饲养条件、加强管理,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力,是预防蚕病的重要环节。
1、各地应根据当地条件,合理布局,不能前、后批蚕重叠套养,这不利于彻底消毒。
2、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逆、抗病力强的蚕品种,为蚕茧丰收打下好的基础。

3、调节好蚕期各阶段气象环境。蚕种运输、催青、饲育中均按技术要求的目的温、湿进行保护。不接触不良气体。

4、良桑饱食。桑叶是蚕的唯一的饲料,要求精选良桑,小蚕吃好,大蚕吃饱。做到饱食就眠、适时饷食,使蚕生长发育良好,增强抗病能力。


三、发现病蚕正确诊断,控制蔓延

在整个蚕期中应加强观察,发现病蚕进应根据不同病征、病变进行诊断,并针对不同病类采取相应措施,尽早控制蔓延和减轻危害。
(一)传染性蚕病发病后的措施
1、隔离蚕室、蚕具,进行再消毒,避免病原扩散。
2、拈除病蚕丢入消毒缸统一处理。每天早、晚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,直至不发病为止。
3、根据疾病的种类,选用一定药物添食。
4、精选良叶,鲜桑饱食,增强蚕体质,提高抗病力。
5、坚持防病卫生制度,处理理好蚕沙。
(二)非传染性蚕病应急措施
1、立即隔离毒源或虫源,更换蚕室及蚕箔。立即除沙。
2、根据不同病类进行解毒或杀虫。
3、降温排湿,良桑饱食,增强抗力。